學院下設機械系、機器人工程系、工業設計系、自動化系、電子信息系、電氣工程系、實驗實訓中心;擁有廣東省機器人集成與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廣州園大智能有限公司、省級智能制造産業學院、中興通訊信息工程産業學院;設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工程、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等11個本科專業。
特色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是省級一流專業、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是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和校級一流專業。電氣工程是省級重點培育學科、機械工程是校級優勢學科。
教學條件
學院有省級教學實驗示範中心2個,智能制造、電氣電子各類實驗室69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000多萬元;有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2個,校外實習基地33個。廣東省機器人集成與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具備一定的研發能力,承接校内外縱橫向研究項目和知識産權轉化,已有4項專利轉化為産品,創造産值2000多萬元;校辦企業廣州園大智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機器人教學設備,年産值5000多萬元,行銷全國十多個省市的職業技術院校。
(圖為智能制造典型應用實驗室)
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有教師96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3人,機械工程教學團隊是省級教學團隊。近三年申請縱橫向項目項36項,共計300多萬元;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申報專利150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8件;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各類教學獎5項。
(圖為電氣工程學科團隊研發的磁抗電控器MCR應用在35KV電網上)
人才培養
學院秉承“學用心志,行知誠明”的理念,狠抓學生動腦動手能力的培養,辦學特色明顯:學校、企業、研究所與工程中心“三位一體”的協同人才培養模式;多學科交叉融合、專業課程間技術融合、專業與思政培養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養體系;強化工程應用能力、強化動手能力、強化創新能力培養的“三強化”核心能力訓練教學過程。
由于學生實踐技能強、專業綜合素質高,在省級和國家級“互聯網+”、“挑戰杯”、“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工程機器人大賽”、“ROBOCON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恩智浦”杯全國大學生智能車競賽、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大學生工科實驗綜合技能大賽、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各種賽事活動中,屢獲佳績,近兩年獲得國家級一等獎、省級一等獎等獎項300多項;同時,學生就業質量和薪酬也普遍較高,畢業生供不應求,曆年學生平均就業率96%以上,各專業畢業生深受大灣區相關企業歡迎。
(2021年普通專升本投檔錄取分數線)
專業介紹
1、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專業定位
本專業适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機械行業及相關生産制造企業、科研單位及教育教學等單位,培養具有機械産品設計、加工、管理、運行和維護等技術工作的工程應用型人才。
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機械設計、制造、自動控制、工業機器人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機電裝備與産品設計、制造及生産組織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數控應用技術,能在廣東大灣區制造業相關企事業,從事産品開發、設計、制造、管理、銷售等方面工作,具備“精技術、懂經營、善服務、能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學生可考取的證書:數控車工、銑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證書。
主要課程
機械制圖與AutoCAD、電工電子技術基礎、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機電傳動控制、工程材料、機械制造工藝學、液壓與氣動技術、數控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智能制造導論、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制造工藝課程設計、數控加工實訓等。
就業方向
在廣東及大灣區從事機械裝備、産品的設計、機械電子産品生産制造;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機器人等裝備編程控制;智能設備、機器人等安裝調試與維修;以及機電産品銷售、管理和服務。也可以在高等學校和研究部門從事專業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師資隊伍
目前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校内教學人員12人,外騁教授級專家3人,共計15人。其中,校内教授2人,占比33%(包括外聘教授),高級工程師及副教授6人,占比40%,講師4人,占比27%;碩士、博士學曆人員9人,占60%;具有本專業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10人,占67%。
教師隊伍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合理,具有本專業教學與科研能力,能滿足本專業教學需求。
教學條件
本專業教學條件優良,除了教師隊伍能滿足本專業需求外,教學硬件條件也非常豐富。除了通用教學設備外,還具有金工實訓設備、機械加工設備等各種實訓設備,總價值超過3000萬;專業實驗室共36個,其中,機器人應用實驗室、機器人創新實驗室、機器人仿真離線編程實驗室、數控技術實驗室、虛拟産品開發實驗室等,滿足現代機械專業新的發展需求;同時,為了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與工程應用能力,與企業開展合作,共建有校内外實踐教學基地12個,其中,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漢威泰(廣州)電器制造有限公司、江門華通豐田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均是與本專業長期進行校企合作單位,為學生參加工程實踐提供了良好實訓條件。
(優利德科技(中國)股份有限公司實踐實習)
其他亮點
(1)建立智能制造産業學院,發揮民辦校管理靈活優勢與企業研究院所深度融合,解決師資力量、設備資源、人才培養的共享問題,探索“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2)通過産業學院,專業素質與企業工程理念相結合、專業課程與企業技術工藝相結合、教學手段與企業生産環境相結合,實現貼近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過程。
(3)建立創新班,以項目為載體,創新實踐教學。教師工作室選擇工程或競賽項目,學生參加方案論證、機電結構設計、控制編程、加工制造、組裝調試等過程,實現智能制造全過程能力訓練、自主學習和競賽成果展現。
(4)利用工作室組織學生參與科研、社會實踐。本專業工作室數量多,種類全,每學期均組織學生進行科研、參加機械設計、工業機器人等各種比賽,提高學生産品設計能力,工程管理與營運能力。
(圖為學生獲長沙國際機械設計一等獎)
2、機器人工程
專業定位
本專業适應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機器人設計制造及機器人集成(機器人工作站、機器人生産線)應用領域,培養具有機器人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基礎理論、專業素養、工程應用能力,能從事機器人産品開發、設計、制造、管理、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機械、電子技術基礎知識,掌握機器人機構、電氣設計、機器人工作站、生産線自動化設計能力,尤其是智能化設計能力,能在大灣區智能裝備、機電制造企業從事機器人相關的自動化智能化設計、集成應用開發、生産制造、安裝調試、運行管理、産品銷售等工作,具備“精技術、能創新、懂經營、善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學生可考取的證書有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工、機器人維修工證書。
主要課程
機械制圖與AutoCAD、C語言程序設計、液壓與氣壓技術、機械設計基礎、控制工程基礎、機械制造技術基礎、工業機器人技術、電氣控制與PLC、機器人傳感與測試技術、機器人工作站及生産線系統設計、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編程與仿真、機器人機電系統裝配與調試實訓、工業機器人工作站與生産線綜合實訓、機器人工作站故障診斷與維修實訓等。
就業方向
在廣東及大灣區從事制造業中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産線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編程控制、生産現場技術管理、維護運營及機電産品銷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學校和研究部門從事專業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師資隊伍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能夠滿足專業的各門課程的教學需求。有12位專業教師,其中教師隊伍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講師4人,工程師1人,其中高級職稱占58%;碩士10人,碩士以上學位占83%。
專業負責人在機械制造及機器人應用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熟悉并承擔機器人工程專業教學工作。其餘教師均具備機械電子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其自動化專業學科背景。
教學條件
本專業共有15個專業實驗室,主要包括:PLC西門子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電力電子技術實驗室、傳感器實驗室、機器人原理與控制實訓室、機器人應用實驗室、機器人仿真與離線編程實驗室、機器人創新與競賽實驗室、虛拟産品開發實驗室、液壓與氣壓傳動實驗室、機械設計實驗室、機電一體化實驗室、創新機器人實驗室。設備總資産近2000萬元,可用于該專業的教學實驗設備(1000元以上)近3000(台/件)。
(機器人原理與控制實驗室)
(機器人實驗室設備)
(智能制造機器人生産線)
本專業依托以廣東省工業機器人集成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産學協同育人實踐基地為實踐平台,與行業内企業深度合作,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先後與廣州園大智能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等10餘家企業共建校内外實踐教學基地,每年可接納學生300人次以上,為學生參加工程實踐提供了良好實訓條件。
(圖為産業學院合作單位廣東省機械研究所研讨協同育人方案)
其他亮點
(1)校企深度合作。與廣東三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培訓、提供實習、實訓,教師參與企業的項目研發。同時與“學校、企業、研究所”建立三位一體的新的研究和教學模式。
(2)建立創新班。以項目為載體,創新實踐教學,制定大學4年的實踐計劃、從設計到加工制造、組裝調試等過程,實現智能制造全過程能力訓練,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理論和實踐操作結合的能力,作為畢業設計考核一項内容。
(3)建立社會服務工作室、雙師型,名師工作室。以各類工作室為平台,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
(圖為2021年第二十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CON一等獎)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
地址:十一号教學樓201 電話:020-39729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