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欄目
    熱點文章
    首頁 » 專升本 » 正文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普通專升本招生專業介紹

    發布時間:2022年05月24日 來源: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 字體大小:


     

    學院下設機械系、機器人工程系、工業設計系、自動化系、電子信息系、電氣工程系、實驗實訓中心;擁有廣東省機器人集成與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廣州園大智能有限公司、省級智能制造産業學院、中興通訊信息工程産業學院;設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工程、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等11個本科專業。

    特色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是省級一流專業、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是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和校級一流專業。電氣工程是省級重點培育學科、機械工程是校級優勢學科。

    教學條件

    學院有省級教學實驗示範中心2個,智能制造、電氣電子各類實驗室69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000多萬元;有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2個,校外實習基地33個。廣東省機器人集成與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具備一定的研發能力,承接校内外縱橫向研究項目和知識産權轉化,已有4項專利轉化為産品,創造産值2000多萬元;校辦企業廣州園大智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機器人教學設備,年産值5000多萬元,行銷全國十多個省市的職業技術院校。

     (圖為智能制造典型應用實驗室)

    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有教師96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3人,機械工程教學團隊是省級教學團隊。近三年申請縱橫向項目項36項,共計300多萬元;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申報專利150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8件;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各類教學獎5項。

     (圖為電氣工程學科團隊研發的磁抗電控器MCR應用在35KV電網上)

    人才培養

    學院秉承“學用心志,行知誠明”的理念,狠抓學生動腦動手能力的培養,辦學特色明顯:學校、企業、研究所與工程中心“三位一體”的協同人才培養模式;多學科交叉融合、專業課程間技術融合、專業與思政培養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養體系;強化工程應用能力、強化動手能力、強化創新能力培養的“三強化”核心能力訓練教學過程。

    由于學生實踐技能強、專業綜合素質高,在省級和國家級“互聯網+”、“挑戰杯”、“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工程機器人大賽”、“ROBOCON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恩智浦”杯全國大學生智能車競賽、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大學生工科實驗綜合技能大賽、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各種賽事活動中,屢獲佳績,近兩年獲得國家級一等獎、省級一等獎等獎項300多項;同時,學生就業質量和薪酬也普遍較高,畢業生供不應求,曆年學生平均就業率96%以上,各專業畢業生深受大灣區相關企業歡迎。

     (2021年普通專升本投檔錄取分數線)

     

    專業介紹

     

    1、電子信息工程

     

    專業定位

    本專業适應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電子技術、信息通信、智能控制等領域的相關企事業單位,培養具備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方面的基本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集成及制造等方面工作的寬口徑、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電子技術和信号與信息處理的基礎知識,掌握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信号的分析、處理、設計能力,尤其是對智能電子系統有較強的設計和實踐能力,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電子技術、信息通信、智能控制等行業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産品的設計、開發、制造、應用、管理和維護工作,具備“精技術、能創新、懂經營、善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可考取的證書:單片機、嵌入式、通信工程師等證書。

    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基礎、模拟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号與系統、單片機原理與應用、高頻電子線路、數字信号處理、FPGA開發與應用、嵌入式Linux系統開發與應用、通信原理等。  

    就業方向

    在廣東及大灣區從事電子技術、信息通信、智能控制等領域進行電子設備的設計、開發、測試和維護;能對信息和通信系統進行設計、開發、管理和應用。也可以在高等學校和研究部門從事專業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師資隊伍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能夠滿足專業的各門課程的教學需求。有10位專業教師,其中有南粵優秀教師2名。教師隊伍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講師4人,工程師1人,其中高級職稱占50%;碩士7人,碩士以上學位占70%。

    專業負責人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熟悉并承擔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工作。其餘教師均具備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科背景。

    教學條件

    電子信息專業實驗室共12個,設備總資産達589萬元。

    主要的專業實驗室有:電路實驗室、模拟/數字電路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傳感器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高頻電子實驗室、通信原理/移動通信實驗室等。

    同時,與廣州粵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粵嵌衆創空間創新創業基地、與廣州園大智能設備有限公司共建機器人實踐基地、與中興新思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共建通信與物聯網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與深圳市聯域光電有限公司和優利德科技(中國)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有效滿足了學生校外實習需要。

    其他亮點

    (1)以工程應用為導向,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構建了基于工作室平台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2)依托廣東省工業機器人集成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平台,為學生高水平的創新提供了保證。

    (3)構建了合理的學科競賽及科學研究模式,以賽促學、以賽促教,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着重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保證應用型本科專業的特色。

     

    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專業定位

    本專業适應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生産制造企業和電力行業(用電、電網、發電、電力裝備制造),培養具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基礎理論、專業素養、工程應用能力,能從事電氣工程設計、運行和維護等技術工作的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工程應用型人才。

    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方面的基礎知識,掌握電力系統與自動化控制的工程設計技術,能夠在廣東及大灣區企事業單位從事電力電子系統、電氣裝備、電子線路、自動化控制等産品設計、開發、制造、應用、管理和維護工作,具備“精技術、能創新、懂經營、善服務”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可考取證書:電工證、注冊電氣工程師等證書。

    主要課程

    模拟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電器控制與可編程控制器、自動控制原理、電力系統分析、單片機原理與應用、電氣測量技術、供電工程、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自動裝置、高電壓技術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程。

    就業方向

    在廣東及大灣區發電廠及電力系統企事業從事電力系統規劃設計、運行調度、電力營銷;機電企業控制、繼電保護與綜合自動化、電機及其它電氣裝備、新能源技術、智能建築電氣等方面的自動化設備的設計、制造與營銷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學校和研究部門從事專業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師資隊伍

    師資力量雄厚,能夠滿足專業的各門課程的教學需求。現有專職教師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助教3人。其中高級職稱占50%,碩士以上學曆占比75%。

    專任教師在其本科、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學曆中至少有一個階段是電氣類專業學曆,了解電氣工程相關企業生産和技術發展現狀。

    專任教師數量和結構滿足本專業教學需要。

    教學條件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擁有14個專業實驗室,主要包括:PLC西門子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物理實驗室、電能質量控制研究所、電力系統仿真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室、模拟/數字電路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電力電子技術實驗室、傳感器實驗室、電路實驗室、自動控制實驗室、電力系統控制實驗室、工廠供電/繼電保護實驗室。設備總資産近1104萬元,可用于該專業的教學實驗設備(1000元以上)近2540(台/件)。

     (圖為電力電子實驗室)

    依托省級培育學科-電氣工程和省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以廣東省工業機器人集成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産學協同育人實踐基地為實踐平台,以三峽基地、葛洲壩發電廠為實習基地,與行業内企業深度合作,推動産、教、學的有效融合,協同育人,強化課堂的綜合改革,發展學科競賽,主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經濟發展,開展電氣工程及相關領域的工程實踐和創新、創業活動,聚焦“重實踐,強能力,突特色”發展目标,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培養靠得住、吃得苦、用得上的工程技術人才。

     

    (圖為學子在葛洲壩實習)


    其他亮點

    (1)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優勢明顯。實踐“基于工作室平台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采用以“作業實驗化、實驗理論化”為核心的課程教學模式,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高,畢業生多年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

    (2)全方位工程實踐培養。人才培養方案貫穿工程實踐主線,實踐教學環節學分占比40%以上。依托實驗中心(實驗室)、工作室和産業學院,依托國家大學生教學實習和社會實踐基地及企業實踐基地,以實際工程為對象,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工程實踐能力。

    (3)創新能力培養四年不斷線。理論知識滿足本科要求,産教深度融合,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

     

    3、通信工程

     

    專業定位

    本專業适應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通信行業的設備制造商、通信運營商、通信服務和産品銷售企業等,圍繞現代通信網絡對通信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采用特有的“MIMPS”教學法,依托中興通信設備組建的通信網絡實訓平台,培養具備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從事信息通信技術行業的規劃、設計、開發、維護和科學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通信基礎理論和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現代通訊與通信工程技術,能夠在廣東省大灣區信息通信領域從事工程設計、設備制造、網絡運營、技術管理等工作,具備“精技術、能創新、懂經營、善服務”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可考取的證書:通信工程師、信息安全師、電子工程師。   

    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基礎、模拟電子技術、高頻電子線路、數字電子技術、信号與系統、數字信号處理、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計算機網絡與工業互聯網、通信網與光纖通信、移動通信與5G技術等。

    就業方向

    在廣東及大灣區的通信與互聯網行業的通信、電信企業、金融郵電交通企事業、通信終端制造企業等單位,從事通信設計、制造、運營、管理、銷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學校和研究部門從事專業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師資隊伍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能夠滿足本專業的各門課程教學需求。

    有10位專業教師,其中高級工程師4人,高級職稱占40%。其中7名教師具備工程師資質和5年以上的企業工作經驗。該專業教師均具備通信工程專業行業背景。

    教學條件

    本專業實驗室共11個,設備總資産達948萬元。

    主要專業實驗室有:電路實驗室、模拟/數字電路實驗室、傳感器實驗室、PTN光傳輸實驗室、數據通訊實驗室、XPON光接入實驗室、通訊工程施工實訓室、通信原理/移動通信實驗室等。

    同時與中興新思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共建通信與物聯網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與周邊通信企業合作,如電信研究院廣州分院、廣信、烽火等企業作為大學生實習基地、與廣州粵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粵嵌衆創空間創新創業基地、與深圳市聯域光電有限公司和優利德科技(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可作為大學生實習基地等。

     移動通信設備間全貌

     

     

    其他亮點

    (1)通信工程專業是校企合作辦學專業,通過理實一體化課程,根據就業崗位的工作内容,結合教授的專業知識指導學生逐步完成目标崗位的初級、中級、高級工作任務。以應用型崗位為基礎,同時兼具開發型崗位的工作任務。

    (2)人才培養方案将根據就業崗位做出相應調整,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案例全部采用與專業核心課程相配套的初級工作案例為基礎來教授,與行業企業真實工作案例同步開發。

    (3)本專業采用企業化教學、管理,推薦學生進入企業帶薪實習。為此,還專門設立就業經理崗位,全方位解決學生實習就業問題。學院單獨設立具有企業特色的職業素質課程,帶領學生一步步完成從大學生到職業人的蛻變,實現畢業到入職的無縫對接。

     通信工程施工實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