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銘)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重要論述精神,聚焦落實廣東省委“百千萬工程”重要部署,不斷增強青年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開展2024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暨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專項行動,學校與各地成功結對隊伍共190支,深入基層積極調研,在祖國大地上續寫屬于廣州理工學子的青春篇章。
出“陶”行動社會實踐隊合影
堅守傳承非遺技藝,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非物質文化遺産承載着厚重的曆史與文化内涵,是古老而鮮活的見證。為了進一步探尋與弘揚非遺文化,推動古建築陶塑瓦脊制作技藝的持續傳承與發展,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智電學院出“陶”行動實踐隊(以下簡稱“實踐隊”)前往中山市小榄鎮開展以“尋訪非遺陶塑瓦脊技藝促進其傳承與創新發展”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挖掘古建築陶塑瓦脊制作技藝的當前發展狀況以及所面臨的問題,讨論出有效的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的有效措施與方法,為嶺南地區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技藝的傳承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古代陶塑瓦脊曆史久遠,可追溯至唐代,明清時藝術水準頗高。它用于古建築屋頂,既能美化外觀,又能保護屋頂與排水。古建築陶塑瓦脊制作技藝是中山市小榄鎮獨特的文化瑰寶,也是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嶺南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技藝不僅映照了嶺南地區的曆史變遷和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同時也呈現了該地區特有的建築裝飾風格和審美觀念。它擁有無可估量的曆史價值、研究價值以及美學價值,對其進行保護與傳承機制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不僅是對過去曆史的尊重和傳承,也是對未來文化的發展保障和推動具有積極的意義。
古建築陶塑瓦脊
“石灣陶花小榄開”。這是已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傳先生對何湛泉和他創辦的“菊城陶屋”的高度評價。古建築陶塑瓦脊制作技藝,是中國嶺南地區傳統陶塑技藝,是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代表之一。廣東省首屆傳統建築名匠、廣東省陶塑瓦脊技藝非遺傳承人何湛泉便是這一非遺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做今天的文化,未來的古董。”這是何湛泉一直堅守的初心。團隊指導老師劉紫雲、殷亞月、梁宇銘帶領團隊成員通過為期兩周調研采訪了解到,何湛泉從小酷愛陶藝,17歲起師從佛山陶塑名匠勞直學藝,主攻嶺南傳統陶塑技藝。多年來,他始終秉持古法,堅持用植物和礦物調制釉料,并堅持人工在龍窯用柴火燒制。盡管在外人看來不用機械化生産,堅持手工制作,事必躬行的何湛泉“很愚蠢”,但他卻說:“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讓人能一輩子堅持走下去的精神信仰,是對傳統文化的敬畏。”
何湛泉先生介紹其展陳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内的陶塑瓦脊作品
實地采訪何湛泉先生
體驗陶塑制作,堅定文化自信
在菊城陶屋,實踐隊通過為期14天調研、走訪與親手體驗了陶塑制作包括練泥、注漿、拉胚、印模、手工拼裝、工藝、上釉、打磨等環節在内的複雜過程,親眼目睹“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奇妙變化。制作陶塑瓦脊就像演繹一個故事,是了不起的藝術綜合體,它所展現出來的堅守與傳承,是超逾千年的人文情懷,更是中華民族堅定的精神信仰與美好的文化追求。
團隊成員親身體驗陶塑制作
“傳統基因要紮實,也要與時俱進地結合年輕一代和當下社會的審美和趨勢,”何湛泉說,“這樣才能融合打造一個屬于今時今日、屬于這代人的文化符号。”在傳承非遺的道路上,何湛泉期望青年一代能夠積極投身于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學習與探索之中,深刻理解并繼承文化背後所承載的精神内涵,不斷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守正創新服務社會,高超技藝修複近現代建築
2023年6月,香港魯班先師廟的修複工作提上日程。香港國際委員會找到廣東省古建築協會,最終決定由中山小榄菊城陶屋的何湛泉師傅負責。魯班先師廟是香港島唯一一座供奉木匠祖師魯班的廟宇,被列為香港一級曆史建築。何師傅于 2023年6月前往香港開會并查看瓦脊後給出專業意見,得到認可。此次修複難度巨大,因該廟瓦脊制作于民國時期,曆經百年,部分已破爛,且曾用其他材料修複過。2024年春節後,兩條瓦脊被拆下運至菊城陶屋。在修複過程中,雖遵循以舊複舊原則,照搬原有樣式,但也與時俱進。何師傅在做舊、泥巴、釉、木材融窯燒制等工藝基礎上,思考如何增加時代符号。
對于陶塑瓦脊的修複,意義重大。一方面它傳承和保護了古老的建築藝術和文化遺産,讓這些具有獨特地方色彩和曆史價值的陶塑瓦脊得以延續。另一方面,通過修複工作,讓大衆尤其是青年學生深入了解到非遺傳承人的技藝和精神,這種工匠精神激勵着人們在各自的領域堅守初心笃定前行,不斷為社會和國家貢獻力量。何師傅的修複工作不僅是對傳統技藝的傳承,更是在新時代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讓魯班先師廟這一曆史建築繼續散發魅力,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橋梁。
香港魯班先師廟陶塑瓦脊修複文物合影
實地走訪網絡推廣宣傳,推動創新發展貢獻青年力量
為了大力弘揚獨具魅力的陶塑瓦脊文化,實踐隊在中山市博物館、獅山公園、孫中山紀念堂、孫中山故居等地展開采訪調研,針對陶塑瓦脊相關問題進行街訪,對當地居民進行科普相關知識。同時結合古建築陶塑瓦脊悠久的曆史傳承和文化内涵,着眼于陶塑瓦脊藝術的風格形式,提出了以陶塑瓦脊為藍本的、具有現代感的、富有标志性的藝術形象和一系列周邊文創,并據此繪制了明信片設計圖,制作并且發放印有陶塑瓦脊圖案的明信片,加強大衆對該項非遺技藝的認識和關注,助力古建築陶塑瓦脊制作技藝的傳承與保護。
團隊自主手繪設計制作文創産品
街頭采訪并制作派發自主設計明信片
古建築陶塑瓦脊制作匠心獨運,不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深邃文化底蘊的承載。它根植于嶺南漢族民間,承載着民衆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祈福,同時映照出對中華悠久曆史與民族文化的深切認同與自豪。當前,我們的團隊已精心編撰了一系列原創推文與視頻作品,巧妙融合校園融媒體與短視頻的傳播優勢,廣泛傳播古建築陶塑瓦脊制作技藝的魅力。團隊通過街頭走訪、實地考察、專家采訪等,發現該項非遺技藝正面臨着市場需求持續萎縮、社會認知度亟待提升、傳承人隊伍日漸式微、保護體系尚不完善等多重挑戰。實踐團隊通過調研整理,立足保護與傳承視角,基于詳實的調研資料,積極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不斷促進古建築陶塑瓦脊制作技藝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為中華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與弘揚貢獻青春的智慧與力量。
實踐團隊走訪調研中山市博物館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
地址:十一号教學樓201 電話:020-39729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