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欄目
熱點文章
首頁 » 招生就業 » 招生簡章 » 正文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2024年普通高考招生專業介紹

發布時間:2024年05月08日 來源: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 字體大小:

學院簡介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是一所工科學院,開設了多個新工科專業,為廣東省和粵港澳大灣區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學院現下設:智能制造系、電氣工程系、機器人工程系、電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和實驗實訓中心。開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器人工程、自動化、物聯網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9個全日制本科專業,現有在校生4021人。

學院擁有“廣東省工業機器人集成與應用研究工程中心”、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研究院、園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省級“智能制造與機器人”産業學院、省級機器人科産教融合基地,還有2個省級教學實驗示範中心、2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等教學科研平台,以及33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擁有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機械、電子電氣、通信工程、數控加工與金工實踐等各類教學實驗室48個,實驗室總面積7000多平方,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儀器1000多台套,設備總值約8000多萬元。

學院的“電氣工程”是省級重點學科,“機械工程”是校級優勢學科,有力地支撐了碩士點建設;2022年我校獲得廣東省“碩士聯合培養單位”後,學院是學校首批擁有電子信息領域專業碩士點建設立項和聯合培養碩士的二級學院,目前已招收兩屆碩士生;“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是省級一流專業、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是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廣東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校級一流專業;還建設了一批校級一流專業。學院高度重視教學和加強内涵建設,《機械制圖與AutoCAD》是省級線上一流課程,《數字電子技術》是省級線下一流課程;《機械設計基礎》是省級課程思政改革示範課程;還建有8門校級一流課程、3門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1門校級應用型課程。

學院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引進、優化教師團隊,引進帽峰學者5人,現有教師133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5人,雙師比例71%。另外,機械工程教學團隊還獲得省級教學團隊稱号。

近年,學院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獲國家級教學競賽獎3項、省級教學競賽獎5項。獲批省級質量工程13項、省級教改項目9項;校級質量工程項目16項,校級教學成果培育項目5項,校級教改項目16項,機器人實驗班獲得國家級競賽一等獎。

2023學年,學院在科研和學科競賽方面成果豐碩。獲廣東省教育廳省級教育專項資金(民辦教育發展)項目: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關鍵技術資助800萬元;目前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在研,新簽訂5萬以上的橫向科研項目13項,合同經費230餘萬元;發表核心及三大檢索論文5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4部;獲得專利授權83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并初步形成了從應用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為産品的科研體系。學院在省級機器人集成與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基礎上,設有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電氣裝備等三個研究所。研究所主任均由“帽峰人才”擔任,目前主要承擔多功能非線性聲波參數檢測研究與應用、非均質材料重點設備在線無損智能檢測系統研制與分析、特殊用途智能機器人研究、非接觸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及智能門鎖研發、風機智能電氣控制系統集成、家用小型制氧機等應用研究和新産品研發項目。校屬企業廣州園大智能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将研究所與工程中心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産品,生産的“四軸機器人及焊接工作站系統”、“六軸機器人及軌迹跟蹤工作站系統”、“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線”、“人臉識别閘機系統”等系列産品,行銷全國十多個省市,年産值達5000多萬元。

近年來學生在第二課堂取得優異成績。在“挑戰杯”、“互聯網+”、“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等學科競賽活動中,獲得各種獎勵300多項,其中國家級獎勵20項,省級競賽獎項103項;在第二十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con2021榮獲國家級一等獎、在2021中國工程機器大賽暨國際公開賽榮獲一等獎;2023年在國家級機器人大賽中榮獲6項一等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30項,其中國家級10項,省級20項,廣東省“攀登計劃”重點項目資助1項。

學院采用“六合一”就業工作機制,穩步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6%以上,就業質量和薪酬較高,衆多畢業生就業于南方電網、比亞迪等知名企業和事業單位,各專業畢業生深受大灣區企業歡迎。


廣東省工業機器人集成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級重點培育學科


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展品—八軸聯動機器人


各專業介紹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電力系統與自動化控制的工程設計技術能力,能夠在廣東及大灣區企事業單位從事電力電子系統、電氣裝備、電子線路、自動化控制等領域進行産品設計、開發、制造、應用、管理和維護工作,具備“精技術、能創新、懂經營、善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可考取證書:電工證、注冊自動化系統工等證書。

主要課程:模拟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電氣控制與PLC、C語言程序設計、自動控制原理、電力系統分析、嵌入式單片機原理與應用、電氣測量技術、電機拖動與控制技術、高電壓技術、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自動裝置、供變電工程設計、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供變電工程設計課程設計、電工工藝實訓、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就業方向:在廣東及大灣區發電廠及電力系統企事業從事電力系統規劃設計、運行調度、電力營銷;機電企業電氣控制、繼電保護與綜合自動化、電機及電氣裝備控制、智能建築電氣控制等方面的自動化設備的設計、制造與營銷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學校和研究部門從事專業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2023年三峽實習學生參觀高壓開關站

2、機器人工程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機械、電子電氣基礎知識,具備工業機器人機構、電氣設計、機器人工作站、自動化生産線設計能力,尤其是具有智能化設計能力,能在大灣區智能裝備、機電制造企業從事機器人相關的自動化與智能化設計、集成應用開發、生産制造、安裝調試、運行管理、産品銷售等工作,具備“精技術、能創新、懂經營、善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學生可考取的證書有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工、機器人維修工證書。

主要課程:機械制圖與AutoCAD、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自動控制原理、C語言程序設計、液壓與氣壓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電氣控制與PLC、單片機技術、機器人傳感與測試技術、機器人工作站及生産線系統設計、智能制造概論、人工智能概論、工業機器人編程與仿真、機器人機電系統裝配與調試實訓、工業機器人工作站與生産線綜合實訓、機器人工作站故障診斷與維修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就業方向:在廣東及大灣區從事制造業中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産線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編程控制、生産現場技術管理、維護運營及機電産品銷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學校和研究部門從事專業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2023年學生專業實習

3、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機械設計、制造、自動控制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具備機電裝備與産品設計、制造及生産組織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高端數控、工業機器人應用能力,能在廣東大灣區制造業相關企事業,從事機電産品設計開發、制造、管理、銷售等方面工作,具備“精技術、懂經營、善服務、能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學生可考取的證書:數控車銑工、工業機器人運維、五軸機床操作工等證書。

主要課程:機械制圖與AutoCAD、電工電子技術基礎、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機電傳動控制、工程材料、制造工藝學、液壓與氣動技術、數控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基礎、電氣控制與PLC、程序設計語言、智能制造導論、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制造工藝課程設計、數控加工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就業方向:在廣東及大灣區從事機電裝備、産品的設計、機電産品生産制造;數控機床、五軸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等裝備編程控制;智能設備、工業機器人等安裝調試與維修;以及機電産品銷售、管理和服務。也可以在高等學校和研究部門從事專業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機器人原理與控制實驗室

4、智能制造工程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智能制造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 培養具備人工智能思維,具備産品、裝備的智能化設計、智能制造工藝設計、制造過程的數字化、智能管理系統開發及系統集成設計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傳統機電制造業中從事智能設計、智能制造、智能管理、智能化改造等工作,成為“精技術、懂經營、善服務、能創新” 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智能制造設計基礎、控制工程基礎、電工電子技術基礎、電氣控制與PLC、智能感知與測試技術、智能制造工藝設計、人工智能基礎、工業互聯網與萬物互聯技術、程序設計語言、智能制造系統設計、智慧工廠與數字孿生技術、智能制造設計課程設計、五軸數控實訓、電氣控制與PLC課程設計、工業機器人工作站綜合實訓、智能裝備故障診斷與維修實訓、專業實習、金工實習、電工電子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就業方向:在廣東及大灣區各制造企業中從事産品智能設計、智能制造及自動化設計、傳統裝備智能化改造、智能生産技術管理、智能機電産品銷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學校和研究部門從事專業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廣東省一流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試驗台

5、物聯網工程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5G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具有萬物互聯、物流管理、信息加工處理、網絡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能力,能夠在信息通信、工業物聯網等行業,從事物聯網系統規劃、設計開發、施工、運行維護和物聯網與聯接産品、器件等軟硬件設計等工作,具備“精技術、能創新、懂經營、善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可考取證書:物聯網工程師、嵌入式工程師、通信工程師。

主要課程:物聯網導論、電路分析基礎、模拟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工業互聯網技術、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JaVay語言程序設計、傳感器原理及應用、Linux嵌入式操作系統、物聯網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規劃與設計、人工智能、萬物互聯與5G技術等。

就業方向:在廣東及大灣區從事工業互聯網和通信系統的網絡規劃萬物互聯設計,物聯網系統運行、維護、調試和管理;從事智能家居、智能電力、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智能醫療、智能物流、智能汽車、智能建築的互聯技術開發、管理、銷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學校和研究部門從事專業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物聯網沙盤

6、人工智能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人工智能基本理論基礎,培養通過人工智能算法進行智能信息處理、機器學習、智能控制與決策、智能系統分析設計方法等方面的能力,能在電子、通信、計算機、信息處理等行業領域綜合運用人工智能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能夠跟蹤本領域新理論、新技術,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化視野的人工智能高級應用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人工智能導論、計算方法、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與智能算法設計、Python語言與應用、自動控制原理、數據庫與數據智能處理、嵌入式系統與設計、智能檢測與轉換技術、模式識别與計算機視覺、數字圖像智能處理技術、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數字孿生技術、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就業方向:可在制造業、電子、通信、計算機軟件、信息處理等領域從事人工智能應用、模式識别與硬件智能設計、智能軟件開發等工作,也可以在政府決策支持、高等學校和研究部門從事專業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與華為合作

7、自動化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自動化基本理論和自動控制原理,了解工業過程控制,具備自動控制系統軟硬件設計與運維管理能力,能夠在企業進行工業自動化系統的分析、設計、生産制造和信息處理等工作。具備“精技術、能創新、懂經營、善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基礎、模拟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工程數學、自動化專業概論、自動控制原理、信息處理技術、工業過程控制、人工智能概論、電機與拖動、嵌入式系統與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電子技術課程設計、自動控制原理課程設計、電工工藝實訓、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就業方向:可在制造企業各領域從事自動化系統分析、設計和信息處理,包括硬件與軟件開發、生産制造等工作,也可以高等學校和研究部門從事專業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與佳都公司合作

8、通信工程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現代通信系統、信息處理和通信網絡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能在粵港澳大灣區通信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工程設計、産品設計與制造、應用開發、運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信号與系統、通信原理、數字信号處理、移動通信、光纖通信、高頻電子線路、電磁場與電磁波。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學生,可從事通信設備設計、開發及集成工程相關工作、以及網絡運營和維護工作,就業單位可為通信工程及應用等通信技術領域的相關企事業單位。

實驗室

9、電子信息工程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電子技術和信号與信息處理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電子技術、信息通信、智能控制等領域的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産品設計、開發、制造、應用、管理和維護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單片機原理與應用、信号與系統、高頻電子線路、數字信号處理、FPGA開發與應用、通信原理、嵌入式Linux系統開發與應用。

就業方向: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從事電子産品設計及嵌入式軟件開發、裝配調試、檢測認證、生産管理、維護維修,以及智能應用系統集成等崗位。

學生課外電子制作大賽實踐活動



師資隊伍

1.王欽若


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院長,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長,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台-物聯網廣東平台主任;兼任廣東省自動化學會理事長,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系列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英國SOE工程師協會高級會員;廣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廣東省教學名師,南粵優秀教師;學校“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實驗室、研究團隊負責人。

主持國家/省級重點重大項目30餘項,國家級教改項目3項;發表與機電控制研究相關的高質量學術論文100餘篇,授權專利50餘項。獲國家發明專利一等獎1項,獲科技進步獎9項(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市級獎5項);廣東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一等獎3項。

近年來主要從事機器人柔性控制系統、激光雕刻、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等方向的研究和技術開發。曾到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愛爾蘭、丹麥、瑞典、日本、韓國等國家進行過人才合作培養計劃交流、學術報告、項目合作等,其中與丹麥奧爾堡大學(Aalborg University)合作實施的PBL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模式被納入到國家教育部質量工程專業建設項目及廣東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李玉忠


教授、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執行院長,智能制造與機器人(省級)産業學院和中興通信産業學院院長、校級“機械工程優勢學科”帶頭人、“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一流專業負責人、機器人科産教基地(省級)負責人,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研究分會理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曾任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機電學院院長,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組、車輛工程學科組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數控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勞動廳技能鑒定專家,《中國機械工程》雜志董事,《現代制造工程》雜志編委。2007年南粵優秀教師,曾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主持、參加多項教育部、教育廳、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主要研究方向:虛拟制造、數控技術、機器人技術、新能源汽車等,發表研究論文40多篇,被三大索引收錄30多篇。曾到英國、德國、瑞士、俄羅斯等國内外各大學進行訪學交流。

3.張炜


教授,博導,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帽峰學者,作為學科方向帶頭人,所帶領的團隊在“紅外熱波無損檢測技術”和“裝備健康監控與故障診斷”智能感知與檢測等方面潛心鑽研,在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和裝備應用等領域取得衆多突破,“複雜裝備先進複合材料結構跨尺度損傷表征及性能評估創新團隊”獲2022年度陝西省科技廳科技創新團隊立項建設。先後完成國家和軍隊科研課題40餘項,主持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在研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6項,創新創業大賽獲金獎,出版著作8部、主編教材30多套,發表學術文章160多篇,其中三大檢索100餘篇,獲國家、軍隊發明專利16項,指導畢業研究生30多名。獲軍隊育才獎金獎,2次榮立三等功。2次獲得省優博導師,1次獲得軍優碩士指導導師,共指導研究生30多人。是中國振動工程學會故障診斷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動态測試委員會常務理事。

4.王銀河


教授,博士生導師,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副院長,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研究院“複雜網絡智能控制”研究方向帶頭人,廣東省自動化學會理事,美國《數學評論》(Mathematical Reviews,MR)評論員(140185)。

曾任中國自動化學會TCCT控制理論與應用教育工作組成員,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副院長。先後從内蒙古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東北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從西北工業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主要從事系統控制理論與應用、機器人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先後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省部級基金項目;在國内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曾多次受邀到加拿大Lakehead University電子工程系做步行機器人與複雜網絡控制等方向的合作研究,也曾到葡萄牙裡斯本理工大學(ISEL)、羅馬尼亞克拉約瓦(Craiova)大學等國外大學進行訪學交流。

5.孟遂民


教授,碩士生導師,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副院長,省一流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負責人,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評委,國家電網科技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科研管理先進個人。主持“基于弧垂觀測的輸電線路覆冰監測技術研究”、“便攜式輸電線路等值覆冰厚度測量儀器研發”、“大跨越導地線力學特性計算軟件開發”等縱橫向項目12項,出版教材3部,其中編著的《架空輸電線路設計》為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其中核心及EI收錄第一作者論文40餘篇。“微氣象區超/特高壓輸電線路覆冰監測綜合預警技術及應用”、“深度模拟器” 2項成果獲省級科技進步獎,“輸電線路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突出行業需求多層次培養高質量電氣工程應用型人才”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6.龍士國


教授,博導,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帽峰學者,學術帶頭人,湖南天功測控科技有限公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首席專家,湖南省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設備結構健康監測與預警分會理事,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工程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議專家,第21屆、22屆世界力學家大會(ICTAM )學術報告人,東京大學先端科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設計了系列工程聲波測試換能器、集成儀器、智能軟件等應用于科研與工程建設,如工程聲波測井儀、橋梁注漿無損檢測儀、聲波參數檢測儀、工程聲波CT儀等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7.高虹亮


教授,碩士生導師,督導室主任。長期從事機械工程、輸電線路工程專業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教學科研工作。主講《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機械制造工藝學》《輸電線路運行與檢修》等多門本科生課程和《機械設備狀态監測與故障診斷》《輸電線路可靠性理論》等碩士研究生課程。主要從事機械設計、機電系統研究,發表論文30多篇。

8.唐露新


教授、教授級高工,碩士生導師,省工程中心主任。曾在國機集團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廣東工業大學等單位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系主任、學科帶頭人、學院教學督導副主任等職。任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機電類學科教學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測量控制技術與裝備應用促進會副會長、廣東省智能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産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廣東省無人技術标委會委員、廣東省人因工效學标準化委員等。作為訪問學者,訪問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悉尼科技大學。主要從事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傳感器與網絡、嵌入式控制技術、檢測控制等方面研究、技術開發和标準制定。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和廣州市重大項目20多項及大批企業項目,創造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2021年主要參與1項國家标準發布。2014年獲得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排名第一),獲得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2016年獲評廣東工業大學教學名師。發表科研論文102篇,授權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20多件,主編《傳感與檢測技術》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編寫《體腔熱灌注治療》《開啟科學之旅》等專著6本。

9.萬頻


萬頻,教授,碩士生導師,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長,廣東省本科高校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自動化學會理事、智能樓宇及現場總線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在國内外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EI收錄30餘篇,有教改論文發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期刊上。主持和參與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及企業委托項目20餘項,主持和參與省級以上教改項目10餘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省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獲省高教學會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主編國家規劃教材《電氣測試技術》(第4版),參與編寫國家規劃教材《樓宇智能化技術》。

10.蔡延光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複雜系統建模、控制與優化,智能優化,物聯網信息處理與優化控制,大數據管理與分析,物流控制與優化,智能交通系統,智能電網,智慧醫療。

長期從事自動化、計算機相關領域的教學、研究、應用系統開發和項目組織管理工作。主持或作為主要成員參加80餘項國家、省部委科學基金項目、科技計劃項目和橫向課題研究,其中主持70多項,主持國家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2項、廳級項目8項。出版著作/教材4部,發表論文200餘篇、在重要刊物上發表80餘篇、40餘篇被SCI和EI等收錄,申請發明專利90餘件、已授權發明專利50餘件,獲得軟件著作權3項。獲得2019年度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9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曆任湖北省學術帶頭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東風汽車公司學科帶頭人、東風汽車公司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南方十一省電工理論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系統工程學會生态環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教育部等的科技評審專家和咨詢專家,廣東、浙江、江蘇、福建、江西、貴州等省的科技評審專家和咨詢專家。擔任多個國内外著名學術刊物《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等的審稿人,IEEE國際會議組織委員會主席、技術委員會主席,多個國際學術會議技術委員會成員。

11.李小雄


博士,教授。長期從事發電廠及電力系統,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講《電路》、《發電廠變電站電氣設備》、《電力系統繼電保護》、《供配電系統運行與維護》、《水電廠電氣部分》、《自動控制原理》等課程。公開發表論文25篇,發明專利1項,主編教材2部。獲得國家教育部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全國電力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主持國家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和教學研究項目6項,指導學生獲得全國電力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4項。